網站流量:466924
                 
首頁 >> 專欄電子報
「扶植國內廠商」是政府推動新數位身分證的必要政策
2019/08/26

 撰文/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名譽理事長 黃義盛

       8月21日的新聞報導,針對內政部推動全面換發新式數位身分證(eID),確定正面有國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英文REPUBLIC OF CHINA(TAIWAN)IDENTITY CARD等圖文資訊,並採用得獎設計師魯少綸作品,除了正反面的卡面圖紋設計,以台灣玉山山脈的等高線圖做防偽效果,而正面下方則是台灣全島的光影變化雷射薄膜,正面右方是持卡人的個人大頭照,左側則是持卡人的中英文姓名,左下方是統一編號,右下方則是民國、西元的出生日期;確認放上國旗及國名,消除國人對此的爭議,是讓人高興的事(圖一)。

(圖源:中央社CNA)

       新式數位身分證背面「個人資訊欄位」僅會顯示結婚狀態、製證日期及應換領日期等,而且結婚狀態也只會顯示有、無2種情況,對比現行身分證的外顯個資如性別、父母姓名、配偶、役別、出生地及住址等,新式身分證將全面隱藏在晶片內以保護個資,卡片功能將具備虛、實世界身分識別、一卡多用、數位簽章、保護隱私、資訊自主、提升防偽及帶動創新應用發展等8功能;其實這是一張晶片卡的身分證,未來可以做為數位化環境下使用,但以數位身分證來定義還是有點牽強。

 

       8月22日行政院會通過數位身分證的樣張,「國旗與國名」已確定顯示在身分證上外,內政部預計從109年開始換發第七版的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New eID),正式樣張將於明年4-5月對外公告,統一由中央印製廠製卡,預計於112年3月完成全台2,359萬人免費臨櫃換證,總經費約48億元,上線初期是結合自然人憑證一起使用,並未結合健保卡與駕照的功能,下階段擬將結合綁定手機。內政部表示,晶片所儲存的個人資料與現行紙本身分證相同,不會儲存其他資料,同時,個人的其他隱私資料(如父母姓名、配偶姓名等)加密保護儲存,使用時,需要民眾同意並輸入自行設定之密碼及需用機關向該部申請才可讀取欄位,計劃將會在遵循個資揭露最小、隱私保護、資訊自主等原則下進行規劃。

 

       這第七代的新數位身分證,將成為僅提供人別身分辨識,再藉由介接平台,具運用政府提供各項服務的鑰匙功能,而非儲存個人資料的資料庫,也將連結到政府對國人的個人化服務,舉凡各種社福、保健、津貼、保險、年金、稅務、監理等都可包含。

 

    但媒體鮮少注意到的是新數位身分證的後續印製發放案,108年3月公告的「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4/19日正式公告由國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得標,並要求於11月30日以前完成換發規劃案;但依內政部6/24日公告,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印製案以限制性招標(未經公開評選或公開徵求),統由中央印製廠得標製作。據了解整個印製案的作業流程應包括晶片、卡體材料、防偽膜的選擇,卡片的防偽設計、印刷加工,發片的系統、安全規範與及發卡作業、卡片的包裝系統與安全配送等機制的建置,未來發放及臨櫃換發作業等都需要時間作細部規劃,國巨管理顧問公司能在短短兩個月完成「國民身分證規劃案」所有細部規劃,讓內政部做招標作業,這作業效率也太神通廣大了;但中央印製廠現有的業務範圍是沒有卡片製作的,除了工廠的嚴格安控及過去製作紙質證照如鈔票、護照、身分證等經驗外,其對製卡材料、卡片製作、發卡系統與作業建置、應用系統、安全機制開發與建置等都需要重新開始,過去也沒有製發卡、IC卡資訊安全系統作業的經驗,這難道不會有人擔心中央印製廠,如何在短期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專案呢?

 

「扶植國內廠商」是政府推動新數位身分證的必要政策

 

    即使媒體提到對進階智慧型政府,台灣落後國際20年,這是指台灣並沒有把身分識別證以晶片卡或數位化來介接政府提供的各項服務,但事實上,台灣的晶片IC卡應用是亞洲的先驅,即使到現在,台灣IC卡產業鏈還是完整且是先進的。1998年政府就規劃全球第一個把「國民身分健保合一智慧卡」(簡稱國民卡),將來也將提供電子商務等多功能服務,最後由於隱私權、人資保護及資訊安全等爭議而停擺,但在2000年以前,台灣的卡廠就有IC卡作業系統(COS)的開發、IC卡學生證、會員卡、部分銀行金融IC卡,公共電話IC卡、澎湖健保IC卡的試辦、手機SIM IC卡、金鑰認證IC卡(PKI)等卡片製作、集成及應用系統開發的經驗。

 

    接著2001年中央健保署發行2,300萬張的健保卡、同年台灣開始使用EMV晶片信用卡,這是亞太區第二個信用卡晶片化的國家,迄今流通的晶片新用卡總量約4,500萬張,2002年也開始使用捷運悠遊卡(非接觸性IC卡),迄今包括四大票證總發卡量超過1.08億張,2003年又開始全面換發晶片金融卡,現有金融卡流通量超過9,600萬張,同年,內政部也開始發行自然人憑證,作為公開金鑰認證(Public Key Certificate)及辦理個人網路申辦服務用途,現流通量約660萬張(這是比較高規格卡片),還有其他如市民卡、敬老卡、學生證、門禁卡、居留卡、軍人識別證卡、外僑卡、儲值卡等IC晶片卡,全部總流通量肯定超過千萬張,統計現有台灣不同用途的所有的IC晶片卡總流通量應接近3億張,所以台灣對IC晶片卡的生產、製造、操作及應用系統建置、發卡及個人化作業、資訊安全機制等相關技術基本是成熟的,只是台灣市場規模較小的,沒法形成很大的產業聚落,對國際市場通路推廣較弱,外銷市場的擴展還是有空間的。

 

    IC晶片卡產業鏈中,包括有作業系統(COS/Applet)研發設計、晶片、天線模組及封裝、卡體材料及卡片處理耗材、IC卡生產製造、相關應用系統開發、讀卡機/POS設計組裝、發卡設備、個人化及發卡作業、防偽材料與設計、系統集成等,而一般IC晶片卡製造廠商都需要經過ISO 9001、ISO 14001、ISO/IEC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認證、BS 10012個資保護管理體系、五大信用卡公司(VISA、MASTER、JCB、銀聯、美國運通等)製卡及個人化服務認證、手機SIM卡的GSM SAS認證、非接觸卡Mifare製卡認證、OHS職業安全認證等,通過這些認證,才讓卡廠的安全管理無論人員、物流進出、製程安全及品質管理、原物料數量監控、全廠區域及人員分級管理、全廠內外廠區無死角的監控系統、24小時警民連線、資訊安全管制的作業流程、卡片的儲運安全管理等都有標準作業程序,這些都是要確保卡廠製作的品質、數量、資安都能達到100%的客戶需求。台灣現有合格的製卡公司約有四家,分別是宏通數碼科技、台灣銘板公司、東元電機公司、第一美卡公司,估計年製卡及個人化產能達到一億張左右。

 

       內政部推動新數位身分證,讓所有的製造晶片卡廠商都興奮又期待這市場的商機,一直很關注政府能公開揭露採購標的資訊內容、規格、進度與預算,且公開招標。針對這麼大的商機對晶片與材料供應商、製卡廠及系統建置商都想積極爭取,業績將會暴增外,更可提升製卡、發卡、系統開發與建置、資訊安全機制等技術,這對台灣製卡產業長期發展是有很大的幫助。但內政部卻在4/19日委由國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提出「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並在 6/24日公告以限制性招標(未經公開評選或公開徵求),統由中央印製廠得標製作新一代國民身分證,而相關製卡資訊內容、規格都隱而沒提出,這整個招標流程與計劃引起所有製卡廠商的質疑與譁然。

 

        以過去大型製發卡案,如健保署健保卡、自然人憑證、移民署外僑卡等,都是由職掌部門自行規劃採購需求與計畫,再進行公開招標與執行,這對整個製發卡專案的品質、安全、時效與風險都有完整的掌控。但此專案被質疑的是先委外提出「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這本來就是執掌單位的責任,當然也可以公開委託過去有專案經驗的製卡廠商,就製發卡作業提出相關的規範,並進行公開審查及招標相關事宜,但遺憾的整個招標過程是非常不合常理的,相關的說明如下:

 

1. 執掌單位對「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沒有揭露完整的採購標的內容、規格、細部進度、預算及相關的資訊,僅以不宜公開帶過,處理此專案的專業性與擔當是存疑的。

 

2. 國巨顧問管理公司過去對製發卡的專業經驗是沒有的,其「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在4月拿到標案後,也是由國內廠商提供專業知識與資訊,這專業性與必要性當然會被質疑。

 

3. 國巨顧問管理公司在拿到標案後,履約時間應到11月30日才截止,據聞本來預計在10月才會公開招標及決標製發卡廠商,但內政部卻在6月14日以限制性招標方式由中央印製廠得標,我們相信這期間國巨公司的規劃報告肯定是沒完成相關報告,所以這「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招標是沒意義的,看來是整體採購案的背書流程而已。

 

4. 中央印製廠是國家的印鈔單位,紙本身分證與護照都是他們承製的,也擁有高專業的防偽製作技術與知識,也有很嚴密的安控環境、品質檢測設備及流程,但目前確是不具備生產製造IC卡的技術與經驗,也非資訊系統整合單位,沒有執行任何大型資訊安全系統與製發卡經驗,未來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是否自製或對外採購,這是國內製卡廠商最關心的事,如果再一次的公開招標,這不是疊床架屋或多此一舉,不然怎不直接公開招標。

 

5. 由於中央印製廠得標方式是限制性招標,且沒有任何的規格、內容、預算的揭露,如果他們要在廠內自己製發卡作業,必須重新建置相關的設備、人力、流程及相關的技術,即使第一次製作2,400萬張晶片身分證,但未來年僅能生產約100萬張的新身分證,相信未來的維護及製作成本肯定很高的,而相對於現在台灣的製發卡廠的產能、經驗與人力都行有餘力,重新建置新卡廠絕對是資源重複的投資與浪費,由於其得標的資訊內容都未與揭露,為何內政部要由中央印製廠獨家承製,這是讓人想不通的。

 

6. 如果是中央印製廠把新一代國民身分證重新對外招標,台灣製發卡廠商最担心的是開國際標及又一次的限制性採購,將國內廠商是否會被排除在外,如果是這樣,那如何來談政府有心扶植國內產業發展政策,白白把這48億元的專案就全給國外的廠商,而未來的持續年約100萬新製發卡又如何處理,真是這樣,內政部如何面對國人來解釋此事。

 

7. 以舊的紙本身分證為例,聽說護貝的防偽膜一張約15元以上,也是紙本身分證的主要成本(超過50%?),這全由法國的一家廠商獨家取得,其實台灣的雷射全像防偽膜(Hologram)在全球包裝業是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如果政府有心培養國內產業升級及發展,是該充分利用政府的資源來協助,而不是一味的看到國外的產品就照表練兵;我再舉國內過去的駕照都由情報局有關的上海印製廠獨家承製,但自從公開招標後民營印刷廠承製,這中間的保護膜也有防偽設計,過去一張由7-8元降至4元左右,但其實自己生產一張只有0.5元,我舉這例是要說明政府相關人員不要故步自封,要懂得如何運用國家資源來扶植產業發展。

 

8.大家可能不知道,台灣一年智能卡外銷約有8000萬美元,但中國智能卡外銷卻有8億美元,因為這是有點技術門檻、要有體驗經驗、其附加價值也不錯,所以全球的智能卡產業市場是值得業者去開拓的,即使台灣IC智能卡產業發展在亞太區得比別人早,整體的製發卡、系統集成、操作及應用系統(COS/Applet)開發都有很好的經驗,但只礙於台灣市場規模過小,產能及國際市場拓展有限,所以政府必須要了解,如何培植國內廠商發展國際競爭力,這對國家經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把此案因為政策或其他不能說明的原因,而轉由國際IC卡廠商承製,沒有國內至卡廠商的參與,那真的值得媒體朋友去了解相關單位,如此採購流程操作是否有何奇怪的動機?

 

9. 中央印製廠就此「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案」,如果能以國家印鈔廠的專業、防偽及安控規範等經驗,來整合民間的現有卡廠製發卡產能、系統集成、資訊安全、系統開發的技術及經驗,共同完成內政部所交付的身分證製發卡任務,這可以整合台灣的產業資源、人力、技術,而產生最低的投資、運作成本、最大的效益,也可以解決未來每年新增的持續製發卡作業,這對達成內政部新國民身分證的製發外,也可以體認政府扶持產業發展政策及國家的經濟都有正面的效益。

 

結論

 

       台灣需要有一個共贏、共創繁榮的產業生態圈,即使政府單位與民間產業的合作都值得大家共同深思,我深深覺得如果能透過這產業生態圈的整合,新一代國民身分證的製發卡作業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即使在某些特殊的資安或系統需要國際專業公司的合作,也一定要主導關鍵的技術來培育國內產業的未來發展,否則錢花了又讓別人掌控關鍵技術,這對台灣產業發展及國家經濟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台灣20年前的國民卡製發沒成功,是因為政府想太多,要個人辨識加金融應用等一卡多功能,讓人質疑隱私、資安等可能問題,現在政府則選擇這新一代身分證功能變單純化,解決了大部分外界的質疑,8月22日行政院會也通過了新身分證的設計及架構,但內政部對未來製發卡作業的招標採購流程,看來有一堆問題是讓人存疑的,我們誠心希望政府相關單位,更要單純化的處理後續的製發卡作業,尤其謹記「扶持國內產業是政府推動新數位身分證的必要政策」,絕對不能便宜行事地開個國際標,草率的任由國際大廠掠奪本商機,致國內廠商失去成長與拓展外銷業務的機會!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入會事宜
 更多文章

紙與紙版統計
台灣印刷業統計
中國印刷業統計
 更多文章

X-Rite Pantone FOCA 認證培訓課程(2024/5/9-10)
色彩管理與印刷標準化 技術交流聚會 - Idealliance Taiwan
Idealliance BrandQ 認證專家培訓(2019/07/16-2019/07/19)
印刷廠對選擇國際印刷認證的基本認識及好處
認識G7 Expert認可專家與其對印刷業的助益
 更多文章

美國印刷機構2010–2021統計
美國圖書出版機構2010-2021統計
美國賀卡出版機構2010-2021統計
2030包裝趨勢研究
現代工業包裝的趨勢、挑戰與機遇
 更多文章

「2024中華印刷科技年報」徵稿開始,延至113年3月22日截止,請踴躍投稿!
召開本會「第十六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暨論文研討會」
「2023中華印刷科技年報」徵稿開始,至112年3月10日截止,請踴躍投稿!
召開本會「第十六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論文研討會」
召開本會「第十六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論文研討會」
 更多文章

紙張特性介紹--絲流
供應鏈中名稱縮寫的那些事
條碼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Barcode
紙張品名各地稱呼對照表
一般公司常用到的印刷方式
 更多文章

地址:23450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 389 號 9 樓之2  電話:02-2926-3127  傳真:02-2926-3135  電子信箱:service@cagst.org.tw